谈明郑与清廷谈判对今天的启示
工党主席郑昭明:
挥霍大陆善意,武统不远
来源:两岸心观察 作者:王又锋 组编:郑文明
近日蔡英文接受媒体专访表示“期待大陆再展现一些善意”。长期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工党(台湾)中央委员会主席郑昭明,就此向“两岸心观察”公众号(ID:lianganxgc)表示,台湾蓝绿阵营对大陆存在严重误判,吃定大陆不敢对台动武,对大陆什么都要、就是不要统一,长期以来一再挥霍、透支大陆善意。却不知,待挥霍尽大陆善意,武力统一就不远了。
郑昭明先生,祖籍漳州龙海,现任工党(台湾)中央委员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促进会理事长、实业家、台湾郑成功祖庙主任委员,是台湾南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党领袖。早在一九九一年四月,当时两岸关系还很紧张,郑昭明先生就毅然接受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的邀请,率台湾工党代表20余人赴大陆访问,在人民大会堂礼堂受到设宴欢迎,成为首个到大陆参访的台湾政党领袖。多年来,郑昭明和他领导的工党为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不停奔波和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参与主办海峡百姓论坛,目前已举办了7届,影响广泛。
清朝平台对今日有重要历史意义
作为台湾郑成功祖庙的主任委员,郑昭明先生清朝康熙皇帝平定台湾的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了郑成功三代与清廷谈判的历史后,深有感触。“300年前的情形,与最近60多年的两岸关系,非常的相似。郑成功攻打收复台湾,是因为明王朝快消亡了;蒋介石退守台湾,也是因为国民政府在大陆失去了江山。”郑昭明感慨地说。
历史是一面镜子,台湾与大陆的这两次分治,起始的原因相似。而且,上一次台湾复归统一的进程,也对今后的统一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郑成功三代与清廷的谈判历史,对现在的台湾各界人士有重要的启发。
清廷与明郑谈判:先礼后兵
“纵观明郑与清廷的谈判历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越早,郑成功及其儿孙的谈判筹码越多,清廷的善意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台湾方面,谈判时清廷给的议和条件越来越差。中间,清廷作为了争取台湾,曾一度做出最大让步。在郑氏拒绝后,清廷见和平方式走不通,就不再与郑氏谈判,毅然选择武力平定台湾。最后,郑氏投降,原来给与的优待和让步什么都没有了”郑昭明指出(详见“郑成功三代与清廷历次谈判一览”表)。
比如,最早清廷与郑成功谈判时,是否剃发可以由郑成功自行决定。但是到郑经时,剃发就成了双方谈判的焦点。
后来,在1677和1680年的两次谈判中,清廷做出最大让步,给予台湾和朝鲜一样的藩国待遇,连“剃发”也不强求,要不要称臣亦可以由其自行决定,但是,很可惜郑经强硬拒绝了。此后,郑军在与清廷的军事交战中失利,连失在大陆的七府两岛,水师精锐尽失,只好于1680年退回台湾。
仅仅一年之后,即1881年,清廷开始强硬起来,收回了“比照朝鲜藩属国关系”的让步,康熙皇帝直接说“台湾贼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如果悔罪,剃发归诚”。不但不能做藩国,而且又还是要求剃发。
到1682年,郑氏第三代郑克塽认不清形势变化,继续误判清廷,还妄想要求台湾主权,不要剃头,只愿“世袭为清屏障”。这时,清廷已经放弃和平统一,于是拒绝了郑氏的和谈要求,启动武力统一。
总结来看,自1653年至1682年,29年间,郑成功三代人,与清廷进行了9次谈判,清廷不时夹杂许多军事武力威胁,这样“寓剿于抚”的和战策略,至和平的方式无法奏效的时候,最后只好诉诸武力攻打澎湖。反而是郑经自不量力,失去谈判有利的时机。终于在1683年6月,施琅率军攻打澎湖,郑军在海战失败,将领刘国轩逃回台湾后挟持郑克塽主动请降。当年8月15日,举行受降仪式,郑克塽交出郑成功受封延平王招讨大将军金印,明郑政权彻底覆亡。
施琅平定台湾
明郑与清廷谈判的启示
挥霍大陆善意,
是拒绝和统、选择武统
回顾三百多年前,清廷与明郑谈判的历史,对照大陆60多年来的对台政策,可以发现大陆与当年清廷的做法十分相似,都是一再释放善意,一再做出让步。
清廷一度连“剃发”、“称臣”的要求都放弃了,给与台湾和朝鲜等藩国一样的待遇,可惜郑氏自恃孤傲,一再误判,狮子大开口,一再提条件。
大陆也是如此,不断做让步,不断释放善意。从对台的老三段论(世界上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到对台的新三段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对于蔡英文希望大陆再释放善意,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说“九二共识是原则,也是善意”,此话说得很真切,“九二共识”只强调一中原则,可以说是最大的善意。如果连一个中国都不承认,还希望大陆释放善意,请问大陆还有什么可退让的?都不承认一个中国的,那还谈个什么?
因此,回顾郑成功三代人与清廷的谈判历史,当前的台湾各界人士,必须认识到现在大陆确实是释放了最大的善意,做了最大的让步。如何仍然挥霍大陆善意,那么就会错失对台湾最为有利的两岸谈判时机。一旦错过,就会像明郑一样,追悔莫及,逼迫大陆出手选择武力统一。到那时,现在给与的“只要认同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谈”的条件,就什么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