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觉别样的小平故居!竟然占地四万亩,
是谁陷小平同志于不义?呼吁中纪委调查!
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广安市教育局联合组织编写出版《中国出了个邓小平》一书,目的是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小平的生平事迹,永远铭记小平的历史功绩,学习小平的高尚风格,让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广大青少年的头脑。
《中国出了个邓小平》,力求准确而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邓小平的主要生平、历史功绩、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点,并简要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意义和党的十六大主要精神,以此昭示,邓小平理论获得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书中配合文字插入了一定的图片,版面庄重,图文并茂,基本切合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邓小平故里,占地四万多亩。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习仲勋等故居我都去瞻仰过,全部加起来的占地面积也没有邓小平的大。而且唯独邓小平的故居是全封闭的,四周圈了逶逶迤迤说不清有多少公里长的围墙。由于太大,一进大门,就被要求交钱,乘坐电瓶车进去游览。这情形,跟许许多多籍此盈利的旅游风景点别无二致。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浓郁商业气息,是我在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灵前所不曾遭遇到的。若非亲身经历也是断然不敢相信的。 资料显示:2006年8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和政府批准,设立面积为29.91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1平方公里是1500亩土地,29.91平方公里是44865亩。
当地的农民告诉我,为建邓小平故居,牌坊村和金狮新村两个自然村全部拆迁,涉及的近400户农民离开了祖居地。(封建帝王啊!——编者加)
坐着电瓶车往里面走,这个将军捐的树,那个公司捐的林,比比皆是。这个机构,那个团体,昭示的牌牌琳琅满目。堆砌的假山上建有亭子,挖掘的池塘里栽种有荷花。凡对此园作出贡献者都留有姓名,呈现出全国上上下下各行各业对邓小平故居建设都有慷慨捐赠。高音喇叭循环往复播送邓小平颂歌。
电瓶车路过了邓小平铜像,再前行数百米远的距离,终于到了邓小平年少时曾经居住过的所在。这是一个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7间,木质结构,青瓦粉壁。正房门楣是江泽民手迹:“邓小平同志故居”。四川作家马识途曾写一对联挂于门边:“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自1919年15岁时离开这里,邓小平就一直不曾回过广安。没有回来的理由有许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这样的:古人对回家乡有过一句深刻的概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邓小平虽然早已垂垂老矣,但他对回家乡依然有一种“断肠”的难以对人言说的复杂感情。
这种感情中不能不提到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老先生。对自己的父亲,一般人总要对后代说一下,可是,毛毛(邓榕)回忆说,在后来的岁月里,爸爸从来不提他自己的父亲。邓小平为什么在儿女面前从来不提他自己的父亲呢?难道有什么不能言说的苦衷吗?
事实可能正是这样。只要我们翻开历史资料看一下,就会发现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老先生是20世纪初广安的风云人物,曾娶过四房妻室,邓小平的生母是他的第二个妻子;邓文明曾当过广安县团练局长,巴结上当地军阀后又成了哥老会协兴乡分会的老大,哥老会实际就是当时的黑社会;还镇压了几次共产党领导的起义,杀死了很多革命志士。
因结怨太多,1936年的一天,在拜佛回家的路上,被土匪或仇敌打死。对于父亲的这些历史行为,邓小平当然不能负责,但这样的父亲,他能对子女说吗?自己的父亲说不定被父老乡亲看做土豪恶霸,如果他回去了,广安人民怎么想?私下里会怎么议论?如果回去了,让邓小平情何以堪?邓小平本人都不以为荣,羞于回顾的地方,偏偏共产党后继的官员赶走了众多无辜平民,为他建了个偌大的不伦不类的庄园。名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际上成为了一个鸟语花香的游园,毫无庄严肃穆可言。怎么看,都让人奇怪得咂舌,觉得实在挺好玩儿!又说不上来是怎么的好玩儿。有些幽默,还有些苦涩,更有些没法说。
2013年11月16日我去湖南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因国内外游客太多,排队4个小时才进得屋内。而且严格限制游客在室内参观滞留时间。屋内屋外,男女老少泪眼婆娑。堂前跪地祈祷者络绎不绝。
今天到邓小平故居,清净得令人意外。别说不用排队,进去之后,基本上也没有见到有其他游客。仅管此故居的气魄和规模远比毛泽东的大多了!
我不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也说不清楚内心里被感知到了些什么。
2015年4月21日于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