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仲彦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76

转周维强兄弟对仲彦长诗《从最初到永远》的评论。感谢维强兄弟这么多年来对本人的一直关注

$
0
0

转周维强兄弟对仲彦长诗《从最初到永远》的评论。感谢维强兄弟这么多年来对本人的一直关注

 

民族史诗、生命气息和心灵挽歌

——读仲彦长诗《从最初到永远》(一)

     周维强

    长诗《从最初到永远》一共八十六节,加上注释,约有十余万字。坦率地说,阅读这样一部长诗巨著,对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在碎片化阅读占据主流的今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长诗。但从阅读营养上来说,有鉴于此前曾阅读过仲彦的诗歌,正是对他诗歌作品的认可,对他诗歌文本的认可,从而在根本上,让我有一种笃定的勇气,要把这首长诗,从第一节开始认认真真读完。诗人之所以写作这首长诗,在“作品导读”一文中,已经说得很详细了,我抄录于此,以便更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长诗《从最初到永远》是中国土家族诗人仲彦近年来创作的长诗中最具审美况味、最具特色、最具前沿和冲击力的又一部长诗力作,属仲彦近年来创作完成的诗歌作品特别是长诗中典型性标识性最强、份量最重的一部长诗作品,该长诗是仲彦近年来计划创作的系列土家族创世长诗四部曲中完成的第二部作品,20102月开始写作,20183月完成初稿,2021330日完成注释并最终定稿,前后耗时11年,先后三易初稿。该长诗以湘西土家族古老神话特别是有关开天辟地神话为主线,参考最前沿的宇宙形成和天体物理学理论,结合宇宙、天体和星球特别是地球的形成、繁演、毁灭过程,原生性再现了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神话传说、宗教习俗、文化源流等中国土家族的民族繁演、生产生活和文明传袭的方式及特点。表达了土家民族的天体论、宇宙观特别是民族形成及繁演状况,作品叙事宏大,选材广泛、立意新颖、布局巧妙、情感真挚,既有作者的诗学和美学探求,又有本人的宇宙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心得,读来大气磅礴,荡气回肠而又苍凉豪壮,充满异质文明特征,散发着浓郁的人性光芒和独到的哲学思考。”

   仲彦长期工作、生活在湖南湘西州的永顺县,可以这么说,长诗《从最初到永远》是一部溯源之诗,是一部透视生命,回首本民族历史、文化、思想的长篇巨制。如果把个人的命运比喻成一滴水,那么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就是汪洋大海,在时光的奔流中,展示其厚重的人文思考。当个体的命运靠近民族的历史,如果个人的经验和诗学思考积淀地不是太深厚,很容易陷入文化思考的汪洋中而不自知。所以,创作长诗,不论是从心力、耐力还是思考力上,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探索和审视,然后,把个体命运的喜怒哀乐,情绪和体验,全部融入到诗 歌的细部,然后展示,才能获得新的重生的生命力。这样一部恢弘的长诗巨作,我曾推荐给一些我比较信赖的朋友,让他们和我一起阅读,在阅读之前,我再三强调,切不可囫囵吞枣泛泛而读,切不可一扫而过应付了事,如果觉得此诗在诗学、写作和语言上有可取之处,建议认真读完,用心读完。我本人这样说,也是这样进行阅读的。且仲彦在长诗的后面加上了注释,更有利于对长诗的解读和理解。

   读《从最初到永远》,我以为可以从三条线索出发,来理解这首长诗可以更为详尽。第一条线索,就是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源头、历史和发展历程以及诗人所处的湘西的民族风情。只有设身处地对诗人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解,进行思考,才能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他的那些陌生化、系统化甚或晦涩的诗歌语言,才能够像阳光下的碧波闪耀着动人的光泽。第二条线索,就是和诗人对生命、人生的思索进行思想上的共振,仲彦在诗歌创作中有着自己的理 想和抱负,他的“仲彦体”就是要在一众诗人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异质化,不愿意随波逐流,跟风写作,我以为这是清醒的,同时也是一个诗人有别于其他诗人的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只有理解了这一点,再深入到他的作品中,才能够发现那份独特,展示那份独有的诗歌创作。第三条线索,就是如何理解诗人仲彦对空间、时间、生命、时光的诗学和哲学阐释。诗歌是艺术,更是美学。在创造力、感受力、想象力同时融入的时候,如何展示诗歌的磅礴与细致,如何展示诗歌的美学思考,在时间的长河中,在生命的独特面前,更是一份难得的精神沉淀。同时,长诗的耐力,融入的是一份系统性地思考,而不是瞬间的集中爆破。诗人欧阳江河说,长诗是特别难写的,长诗从文字的角度来讲,是对人类智慧的最大的、最有难度的一个挑战和扩展。仲彦在长达十余年的诗歌创作中,完成的是对自己诗歌美学的一份总结,以及对生命思考的延展过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476

Trending Articles